《表6 1930—1935年东三省以外各省洋货进口之趋势》

《表6 1930—1935年东三省以外各省洋货进口之趋势》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代上海服装行业相关同业公会国货活动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一方面,以弘扬爱国情怀来支持国货。包括服装业在内的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刚起步,就面临与相对成熟的外国商品的竞争。这些“舶来品”质量较好,价格相对较低。正因为如此,需要消费者以爱国主义情怀来抵消国货产品的质量及价格上的不足。1932年,“九磅之细布日货售价每匹为三两一钱,而国货五·四两,十二磅细布日货每匹售价四两半,而国货乃在六两,十二磅细斜纹日货售价每匹五两,而国货在六两一钱”[1]。这说明同样的产品,日货价格明显低于国货。为了让消费者愿意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国货,需要宣传、弘扬全体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怀。于是,实业部编印和出版国货日货商标,帮助民众辨别国货与仇货,同时宣扬国货的方式还有演讲与广告,如《申报》《大公报》等报刊上均有对国货的广告宣传,明确指出“国人爱国兼爱国货”[35]“不用国货何能爱国”[36],即只要爱国,就必然爱国货;反之不爱国货,就是不爱国。国货运动大会演讲中也明确了“用国产服饰,能表现爱国的精神”[1],以此激发国民的爱国情感,鼓励民众下定决心购买国货。1930—1935年东三省以外各省洋货进口之趋势见表6[37](表中单位以关金为准,据1931年贸易报告及统计辑要所载,1931年每关两合美金0.38元,即每关金合1.176关两)。1930年日货输入占总收入的19.27%,自1931年国人开始抵制日货,日货输入呈逐年递减的趋势,至1933年日货输入比已降至9.88%。由此可见,当时抵制外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抵制日货,也可见倡导国货、支持国货所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