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大兴乡1935—1949年历任乡长情况表》

《表1 大兴乡1935—1949年历任乡长情况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兴隆场困境”与现代化改革——《兴隆场:战时中国农村的风习、改造与抵拒(1940—1941)》》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伊莎白等在《兴隆场———抗战时期四川农民生活调查(1940—1942)》的调查笔记及璧山县档案馆的多份档案中核对整理所得,由于该书中使用了部分化名,故部分名字与原文不一致。

大兴乡的案例并非特例,可见国民政府在抗战大后方基层治理中形成的两难境地及悖论现象。在1945年的一份屠宰税蒂欠表中,九个乡中的包商有三个成为乡长,另外两个成为电话管理处处长、征购办事处主任等(1)。四川省政府施行各税乡镇自收政策,原本是为了废除地方巨室土豪充任的包商、将其操纵把持的税收权收归政府,充裕地方财政。然而在乡镇自收与包收的地方博弈中,不少包商借助控制财力成为乡镇长,走上乡镇的权力中心,成为国民政府基层治理的主要依靠力量,这种治理困境一直持续到1949年,似乎预示了国民政府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