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所选情境变量和各年龄层本土人口群体对罗马人口增长 (2006—2015) 贡献的百分比之间的斯皮尔曼组合相关系数 (加粗数字表示经过邦弗朗尼多重比较校正后p<0.05, 为显著相关)》下

《表5 所选情境变量和各年龄层本土人口群体对罗马人口增长 (2006—2015) 贡献的百分比之间的斯皮尔曼组合相关系数 (加粗数字表示经过邦弗朗尼多重比较校正后p<0.05, 为显著相关)》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口转变、移民和绅士化——一座欧洲城市再城市化早期信号的解释》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5是按城市大区域显示的本土人口年龄群体对罗马人口动态的影响与所选取的情境变量之间的非参数相关性。在城市历史中心,30—34岁、40—44岁和70—79岁之间的年龄群体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了最大的负值。年龄在25—29岁之间的人口随着常住居民人口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本土人口年龄群体与(普通的区)人均公开收入和与中心距离之间都不具有相关性。居住在罗马市并入区的本土人口则可以看到相反的空间格局。年龄在35—39岁之间的群体是给人口增长带来负作用的唯一变量。在市区各区,居住在远离市中心的老龄人口(70岁及以上)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特点是人口密度和人均收入均呈中低水平。相反,年轻群体(5—29岁)在富裕的城区对人口平衡的贡献为正,或许反映出了中高收入家庭的特殊分布格局。在郊区各区,本土人口对人口平衡的贡献相对复杂:5—9岁和40—44岁年龄群体的贡献为正,而25—29岁和65—69岁年龄群体的贡献为负。年龄在65—69岁之间的老龄人群更倾向于居住在人口密度高的郊区区,而45—49岁的年龄群体则表现出相反的格局。30—34岁是唯一跟与中心距离这个变量存在负相关的年龄群体,所有年龄群体与人均收入的空间变化都不存在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