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不同循环农业模式间3环节氮利用效率、残留率及损失率》

《表4 不同循环农业模式间3环节氮利用效率、残留率及损失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15)N示踪的“稻/草-食用菌-菜”循环系统氮肥利用率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同一指标同一列数据后的不同大写字母表示不同模式同一环节间差异显著,同一行数据后的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模式不同环节之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表中氮利用率及氮残留率为该环节植株15N累积量、残留量与该环节肥料或基质中投入的15N累积量的比例,氮损失率=1-

2种循环农业模式3个环节氮利用效率、残留率及损失率如表4所示。对氮利用率而言,R模式和P模式氮利用率最高的均为Ⅰ环节,分别为23.44%和43.34%,其次为Ⅱ环节,Ⅲ环节最低。对P模式而言,3个环节之间氮利用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Ⅰ环节较Ⅱ和Ⅲ环节显著提高了19.23%和92.97%。Ⅰ和Ⅱ环节P模式氮利用率显著高于R模式,较R模式分别提高了84.90%和69.31%,表明杂交狼尾草种植氮利用率高于水稻种植,利用杂交狼尾草秸秆栽培平菇氮利用率也高于稻草栽培平菇。Ⅲ环节2模式之间氮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对氮残留率而言,2种模式氮残留率最高的为Ⅱ环节,分别为43.48%和50.74%,其次为Ⅲ环节,Ⅰ环节最低,且Ⅰ和Ⅱ环节2模式氮残留率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食用菌栽培产生的菌渣会残留大量营养元素,因此菌渣作为肥料循环利用是可行的。Ⅰ环节R模式氮残留率较P模式显著提高,而Ⅱ环节则相反,P模式氮残留率较R模式显著提高,这可能与杂交狼尾草纤维素含量较稻草高有关[20],导致由狼尾草配制的栽培基质微生物与稻草栽培基质存在差异,微生物群落的不断变化将对培养料的分解产生影响[24],因此虽然P模式菌渣中15N的累积量较R模式低,但氮残留率反而提高。对氮损失率而言,Ⅰ和Ⅲ环节2模式之间氮损失率差异不显著,而Ⅱ环节P模式氮损失率显著低于R模式。2种模式Ⅱ环节的Ndff2值最高,其次为Ⅰ环节,Ⅲ环节最低,表明食用菌栽培的N主要来自于基质,而其他2个环节除了来自15N标记的肥料外,更多的来自土壤;Ⅰ环节P模式Ndff2值显著高于R模式,表明杂交狼尾草中的氮更多是来自15N标记的尿素,这进一步验证了狼尾草需肥量大的特性。其他2个环节2模式之间Ndff2值差异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