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代表性文献所指出的内、外转及其所辖各摄比较表》

《表1 代表性文献所指出的内、外转及其所辖各摄比较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方块壮字的汉字借音声旁与中古韵图的内外转》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内外转的语音区别,学界众说不一。清代学者江永、戴震、邹汉勋等提出等韵学上的“内外之辩”关乎“开合”或“侈敛”。罗常培(1933:222)肯定了清儒的研究成绩,主张“内外转当以主要元音之弇侈而分”;并用现代语言学的眼光探讨内、外转各摄的语音性质,指出“内转者,皆含有后元音[u][o]、中元音[?]及前高元音[i][e]之韵;外转者,皆含有前元音[e][?][?][a]、中元音[?]及后低元音[ɑ][?]之韵”。其中果、宕摄主元音罗先生分别拟作[ɑ](歌、唐)和[a](阳),符合外转特点,故而罗先生将其改归外转。薛凤生(1985:45)的看法建立在罗先生的基础之上,但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转”与元音之高低等同起来,“只要有充足的证据,某些内转韵的韵腹可以拟为低元音,同样,外转韵的韵腹也可以拟作高元音”。李新魁(1986:251)以有无独立二等韵作为区分内外转的标准,提出“内转的图内,只照二声母有字,其他的唇、舌、牙、喉音声母都没有字,这就是内转。二等韵内各组声母字俱有,便是外转”。用传统等韵学的讲法,内转各图的照二字属“假二等”,即实为三等韵母,由于声母为照二(庄组),与照三(章组)字位置冲突,才置于二等。李先生观点的好处是无须更动内外转各摄的归类,能够维持《等子》《指掌图》的内外之分,不足之处在于其解说仍属“考古”的范畴,未能道出内外之分的语音实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