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KD主要临床特征:日本《川崎病诊断指南第6次修订版》要点解读》

《表1 KD主要临床特征:日本《川崎病诊断指南第6次修订版》要点解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日本《川崎病诊断指南第6次修订版》要点解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引自参考文献[1]

新版指南对KD的6项主要临床特征进行了修订(见表1~3和图1)。主要包括:(1)删除对特定热程的诊断要求。KD的经典定义要求发热持续5 d以上,但日本第24次全国调查报告显示,约9%、25%和35%的KD患者分别在发热的第3天、第4天和第5天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超过90%的KD患者病程中只需接受单次大剂量IVIG治疗,CALs发生率较前下降。因此,新版指南重新定义了KD热程,不再强调发热5 d以上,并纳入因治疗于第5天前退热的病例,以反映当前临床实际情况,期望及早治疗能够持续降低CALs患病率。(2)将“多形性红斑”改为“皮疹”,并包括“卡介苗接种处(卡疤)发红”。日本及我国儿科医师在将卡疤发红作为KD起病早期的一种临床特征认识方面高度一致。日本超过70%的年龄在6~20月龄的KD患儿可以观察到这种体征[3],国内临床研究显示卡疤发红在婴儿KD患者更为多见,发生率约10%[4]。因此,新版指南将卡疤发红作为皮疹的一种特殊形式,即使没有全身其他皮疹表现,也作为一项临床特征,诊断为完全性KD(c KD)。当然,这项改变需要后期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3)急性期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较其他主要临床特征少见,约见于65%的KD患者,超声表现为多发性低回声、肿大的结节。但在年龄较大的KD患儿中颈部淋巴结肿大约占90%,通常是伴随发热的首要临床表现,容易漏诊和误诊,因此在诊断表中被特别标注。(4)新版指南明确了完全性和i KD的精确临床定义,基于主要临床特征数目和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异常,见表2。符合“a”或“b”标准诊断为c KD;存在3项主要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诊断冠状动脉异常,且已排除其他发热疾病,符合“c”标准,诊断为i KD;存在3~4项主要临床特征,无冠状动脉扩张,但具有“其他重要临床特征”列表中的特征表现,符合“d”标准,亦诊断为i K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