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智慧景区高被引排名前10文献》

《表3 智慧景区高被引排名前10文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智慧景区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下面简要分析以上高被引文献的研究内容,以便研究者对文献进行梳理。党安荣等[1]首先阐述了智慧景区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以及智慧景区构建的5个层面,并将其概括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设施三个平台;资源保护、业务管理、旅游经营、公众服务和决策支持五个系统;管理政策、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信息技术、规范标准、人才队伍和安全等七大保障,然后给出智慧景区建设的体系结构。最后文献通过对构建智慧景区的3个突出优势进行分析,整篇文献对我国智慧景区的规划与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邵振峰等[15]首先结合九寨沟景区,充分地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景区的智能化进行了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智慧景区的建设,主要表现在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景区框架的设计,及景区智能化管理模式的探讨,文献针对景区的客流密集性,重点剖析了景区游客分流智能化的实现。邓贤峰等[16]则从智慧景区评价标准体系出发进行研究,首先给出评价的一般方法,再给出构建的基本思路,文献对体系术语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三级标准多个维度对智慧景区的评价进行了细化,为智慧景区的建设提供了较为有益的参考依据。汪侠等[17]构建了基于游客的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南京夫子庙进行了智慧景区的实证性评价。李洪鹏等[18]首先阐述了数字景区的概念与组成,接着阐述了智慧景区的内涵,最后阐述了数字景区向智慧景区转型的必然,及其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及应遵循的原则等。葛军莲等[19]首先给出智慧景区的内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理论,对智慧景区智能服务体系进行构建,文献体现了利益主客体的关系在中国国情下的存在意义。梁倩等[6]对智慧景区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就其发展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独特的见解。陈建斌等[20]从智慧的本质层面阐述了景区内涵,运用企业IT能力理论,构建了智慧景区IT能力体系框架,实现了游客感知、决策支持及游客服务三大系统。郭伟等[2]根据智慧景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将我国景区划分为初级信息化型、数字型和智慧型三类,重点介绍了我国智慧景区的特点,并针对景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发展对策。邓贵平等[21]设计实现了基于物联网设备的视频巡航功能系统,主要特点为个性化定制的地图联动、视频立案及分组巡航等。此系统已在九寨沟智慧景区得到了实际应用,文献技术性较强,为偏技术性的研究有较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