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艾草全球范围内主要生长区域生态因子值[5-6]》

《表1 艾草全球范围内主要生长区域生态因子值[5-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艾草规范化种植技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艾草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常野生于路旁、荒地、草地、山坡、田头等处。艾草虽有良好的耐寒性和耐旱性,但在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下长势更好,因此,人工种植多栽培于丘陵、低海拔地区。生长繁盛期气温在24~30℃范围内时艾草产量高,气温高于30℃时茎秆易老化、抽枝、病虫害加重,冬季低温小于-3℃时宿根生长不好[3](见表1)。选地时,宜选择低海拔区域,耕层厚土壤度≥25cm,土壤偏酸性(pH=5.1~6.8)[4],土壤有机质含量≥1.0%,排灌条件良好(保证水分相对充足但不积水),坡度小于15°,光照良好的荒坡、丘陵、平地等区域。光照和土壤的pH值都是影响艾草品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主要是由于艾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会随着这些环境因素的优劣而发生改变,日照充足时,作物光合作用强,产生的有效成分含量升高,如果日照不足,虽然艾叶中挥发油的含量会有所提高,但总黄酮、鞣质及多种有机酸的含量都会大幅度降低,整体上艾草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4]。为使艾草免受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汽车尾气、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等的污染,种植区应远离上述污染源,灌溉用水应洁净,基地的空气条件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T3095-2012)中一、二级规范要求。种植基地的水质、大气、土壤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