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2份萌发耐淹性强的种质资源》

《表1 12份萌发耐淹性强的种质资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水稻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以萌发7 d的胚芽鞘长为指标,本研究对来自不同年代和地区的191份粳稻种质资源进行萌发耐淹能力测试,结果见附表1,191份种质资源胚芽鞘长频数分布直方图呈偏态分布的特点(图1-A),该群体的胚芽鞘长的变化范围为0~34.6 mm,变异系数为21.8%,表明这些种质资源在萌发耐淹性上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群体胚芽鞘长平均值为24.1 mm,其中胚芽鞘长度小于20 mm种质资源总共有19份,总占比9.9%,处于20~25 mm之间的品种最多,有90份,占比47.1%,其次为25~30 mm,有67份,占比35.1%,其中>30 mm品种有12个(表1),占比6.3%,这些种质表现出较强的耐低氧萌发能力,可作为亲本材料进行萌发耐低氧新品种的培育。其中连云港地区的半野生稻种质资源穞稻表现最好,胚芽鞘长34.6 mm,其次为连粳15号,胚芽鞘长34.2 mm。值得注意的是,连粳15号(连粳7032/连粳446)的亲本之一连粳446也是由穞稻与连粳3号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来,推测连粳15号的萌发耐淹性大多来自穞稻,因此,应加大力度深入挖掘野生稻种的有利基因以增强水稻品种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