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指标》

《表1 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指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耕作模式对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CT,传统耕作;NT-0,免耕+无秸秆还田;NT-100,免耕+全量秸秆还田。数值代表平均值±标准误,双因素统计分析土层(L)、耕作处理(T)的效应及两者的交互作用(L×T),加粗数字代表P值差异显著(P<0.05)。大写字母代表不同土层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小写字母代表同一土层不同耕作

土壤理化性质对不同土层、不同耕作处理的响应不同(表1)。土壤有机碳(SOC)和全氮(TN)在不同土层、耕作处理及两者的交互作用间差异显著(P<0.001)。随着土层的加深SOC和TN的含量显著降低,表层0~5 cm最高,10~20 cm最低。0~5 cm土层NT-100处理的SOC和TN含量显著高于CT和NT-0处理,5~10 cm土层NT-100处理的SOC含量显著高于NT-0。10~20 cm土层各处理间的SOC和TN含量变化不大。土壤碳氮比只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1)。0~5 cm土层碳氮比值显著高于5~10 cm和10~20 cm土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