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耕作模式下稻田耕层土壤固碳速率》

《表2 不同耕作模式下稻田耕层土壤固碳速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耕作模式对双季稻田生态系统净碳汇效应及收益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CT: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RTO: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对照)。表中同列内小写字母不同表示显著差异(P<0.05);n=3。下同

不同耕作措施下,各处理稻田耕层土壤固碳速率如图1a和表2中所示。经过5年的定位试验后,各处理稻田土壤的碳库变化范围为2.98—3.43t·hm-2·a-1。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碳年增长量以CT处理最高,其次是RT和NT处理,大小顺序表现为CT>RT>NT>RTO(图1a);CT、RT和NT处理稻田土壤碳年变化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P<0.05),这说明秸秆还田措施均有利于增加稻田土壤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