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得分的比较》

《表2 2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得分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赋能教育的效果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主效应;#表示交互效应。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先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评分中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及总分进行球形检验(W=0.506、0.540、0.735、0.360,P均<0.001),不满足球形检验(P<0.10),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后,表2为校正后的检验结果。观察者组自护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12.697、91.673、139.74、143.536,均P<0.001);不同时间点自护行为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 092.295、4 927.607、5 516.326、7 934.392,均P<0.001);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自我护理信心维度时间和组间具有交互作用(F=389.159、481.297、472.355、733.717,均P<0.001)。进一步分析单独效应,在固定时间条件下,结果显示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末,2组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39、0.103、0.094、0.874、0.141、0.043、0.367、0.083,均P>0.05);干预后6个月末,2组患者自护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68、6.643、21.110、6.558,均P<0.05)。在固定分组因素条件下,观察组不同时间点自护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不同时间点自护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