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

《表3 2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赋能教育的效果观察》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主效应;#表示交互效应。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先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和其他领域及总分进行球形检验(W=0.597、0.541、0.521、0.320,均P<0.001),不满足球形检验(P<0.10),采用Greenhouse--Geisser校正后结果,表3经校正后的检验结果。观察者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F=73.310、105.736、40.701、71.520,均P<0.001);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综合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 299.981、3 413.498、5 211.676、8 509.686,均P<0.001);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和其他领域维度时间和组间具有交互作用(F=1 693.060、526.202、949.482、1 431.549,均P<0.001)。进一步分析单独效应,在固定时间条件下,结果显示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末,2组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9、0.340、0.980、1.467、3.439、1.247、1.436、0.003,均P>0.05);干预后6个月末,2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62、40.072、18.140、20.144,均P<0.001)。在固定分组因素条件下,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不同时间点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