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各构造部位的建造工艺及宜居性关联要素》

《表2 各构造部位的建造工艺及宜居性关联要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建造维度的漳州传统民居体系及其宜居问题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竹竿厝大多是1930年以来兴建的小开间、大进深狭长型的街市建筑,一般是2~3层。居住单元两侧是与邻居共有的砌体承重墙,楼面有横墙承重的传统中式木架梁楼板体系和西洋近代砖木楼板体系两个类型[3]。砌体外墙表面材质多为清水砖墙(空斗墙或实砌墙),砖墙抹灰(水刷石、白灰或拉毛灰),墙面材质特征变化与闽南合院类似。内隔墙有砖石砌体墙和板材墙(木隔墙、竹编泥墙或灰板壁)两种主要类型。地面多为下面铺有石灰垫层的方砖地面。屋面有传统的中式两坡瓦屋面、近代西洋瓦屋面两个类型,依地域差异上面覆盖着红瓦、青瓦或黑灰瓦(见图2、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