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电子信息产业部分细分行业承接地市》

《表1 电子信息产业部分细分行业承接地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推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协作》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2018年贵州省《产业转移指导目录》

若将长江经济带视为一个多方利益共同体,产业同质化无疑是其产业转移协作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这突出地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产业定位的同质化。通过梳理9省2市“十三五”规划中的产业发展定位可知,9省市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主导产业,6省市将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列为主导产业,在长三角城市群的16个核心城市中,11个城市将汽车制造列为主导产业。客观来讲,产业发展是一个上令下达的过程,各地往往会按照上级定位调控产业发展路径,而在经济增长、产业转型与政治晋升的多重“压力”下,模仿型策略互动与抢占发展资源现象极易出现。二是园区发展路径的同质化,特别是省级开发区。如:由《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可知,在长江中游,湖北、湖南与江西共拥有271个省级开发区,其中70个开发区将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列为主导产业,5 8个开发区将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列为主导产业。客观来讲,作为县域经济载体,上述开发区的内生动力与新兴产业“造血”能力普遍不强,若要发展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必然需要依托产业转移协作,但在同质化的园区经济期望下,产业发展与转移协作的资源“内耗”与无序竞争可能会较为严重,部分失势开发区的前景也不容乐观。三是承接产业转移类型的同质化。以贵州2018年出台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为例,在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中,无论电子信息、汽车还是航空航天,每一个细分行业均对应多个承接城市(见表1),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基础各异,其能否通过有序、有效、良性竞争来获取高质量转移资源,后发地区能否有能力承接高质量转移协作资源,这难以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