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0年和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构成变化(单位:%)》

《表2 2000年和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构成变化(单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国内国际双循环大格局下居民消费研究及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收入结构来看,居民收入结构日趋合理,有助于长期消费的增长。根据持久收入理论,消费者可预期的较稳定的收入(如劳动收入、房租、利息等)对于长期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而偶尔的暂时性收入(如接受的捐赠、意外中奖等)对短期消费的刺激作用更大。对比2019年与2000年的居民收入构成,第一,工资性收入仍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第一大构成部分,占比超过60%,对城镇长期消费增长形成支撑。第二,城镇居民财产和经营性收入占比增长较快,表明城镇居民通过创办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增多,以及居民投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财富效应在不断扩大,有利于城镇居民长期消费的增长。第三,持久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占比上升,2000年经营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占比高达63.34%,由于农作物产品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农产品价格也受供需关系影响较大,早年间农村居民收入不稳定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2019年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收入占比显著上升约10个百分点,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民由传统上完全被土地束缚,逐渐走向其他产业,特别是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获取工薪收入,这有利于农村消费的增长。第四,得益于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也大幅上升,占比达20.59%,较2000年增长16.48个百分点(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