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瘤胃稳态条件下瘤胃乙酸、丁酸的产生、吸收和流通规律》

《表6 瘤胃稳态条件下瘤胃乙酸、丁酸的产生、吸收和流通规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绵羊瘤胃乙酸和丁酸的产生、吸收和流通规律及可代谢生脂物质的测定》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6可知,模拟连续饲喂和启动-连续灌注乙酸、丁酸溶液从而获得瘤胃稳态条件下,乙酸﹑丁酸基本产生速率分别为61.66和23.04 mmol/h,此结果比Bergman等[18]、Leng等[19]、Martin等[20]测得的结果要低,但与熊本海[14]测得的乙酸基本产生速率与吸收率基本吻合,比Nozière等[21]报道的乙酸基本产生速率值低,但比其丁酸产生速率要高。由于国外研究者试验羊品种、年龄和体重及试验饲粮与本试验差异较大,因此从结果的绝对数值上很难进行比较,只能从整个产生、吸收、流通及代谢利用规律以及试验原理方法和计算公式的合理性上加以探讨。前面的基本产生速率加上连续灌注速率,乙酸、丁酸总的产生速率分别为121.66和33.04 mmol/h。其中灌注前每小时有47.15 mmol乙酸和17.86 mmol丁酸经瘤胃壁被吸收掉,吸收率达76.33%和77.52%。同时每小时有14.52 mmol的乙酸和5.19 mmol的丁酸向后消化道流通。而灌注后每小时有83.31 mmol乙酸和20.91 mmol丁酸经瘤胃壁被吸收掉,吸收率分别为68.65%和63.29%,同时每小时有38.35 mmol乙酸和12.13 mmol丁酸向后消化道流通。乙酸和丁酸产生速率增加后,吸收和流通的绝对数量也线性增加,但吸收率有所下降,这与Peters等[22]﹑López等[23]报道的趋势一致,Peters等[22]以肉牛为研究对象得出有87%的乙酸从瘤胃吸收掉,而López等[23]则是82.2%和91%的乙酸和丁酸经瘤胃壁吸收,本试验结果76.33%比之要低,主要原因可能是1)试验动物及饲喂饲粮不同;2)采用方法不同,绝大多数学者采用同位素标记灌注,有的采用全营养灌注,这些都会造成试验系统误差。此外,乙酸组和丁酸组的瘤胃基本液相体积分别为4.32和4.28 L,灌注后提高至5.15和4.69 L,这与前面几位学者的研究规律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