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17~2019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创”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及学分构成》

《表2 2017~2019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创”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及学分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创”人才培养的研究探索───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国家建设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着专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宁德师院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借鉴省内兄弟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分别修订2017、2018和2019版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培养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实训相结合,“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三创”复合人才,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工程应用及“三创”能力。在修订的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创新创业实践、专业课程设计和创新创业训练等课程纳入到新的课程体系中来(见表2)。其中,在大二上学期增设《创新创业实践》(16学时,1学分)课程,大三下学期增设《废弃物资源化工程设计》(32学时,2学分)、大四上学期增设《水污染课程设计》(16学时,1学分)、《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16学时,1学分)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16学时,1学分)。通过以上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到行业的最新知识,将新的技术、方法运用到设计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实践能力。同时,为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将《环保产业创新创业训练》(16学时,1学分)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创新实验》(32学时,2学分)分别安排在大二上学期、大四上学期。此外,为增加大学生创造性的能力,2018~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在2017版的基础上增设了大三下学期的《环保设备基础》(32学时,2学分)、大二下学期的《环境工程仪表与自动》(16学时,1学分)、大三上学期的《环境监测物联网》(16学时,1学分)和大三下学期的《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等实践操作性强的创造性课程,为以后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