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宋及宋以前湘乡所建寺观一览表 (1)》

《表1 宋及宋以前湘乡所建寺观一览表 (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佛道与儒在宗族丧礼中的冲突与融合——以民国时期湖南湘乡县的丧礼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上表可以看出,湘乡最为古老的报恩寺(在褒忠山已毁),大约建于东汉后期(约公元190年左右),这说明至迟东汉后期佛教已开始在此发展,道教至迟唐代已在此传播。宋至明清是佛道在湘乡大发展时期,仅宋代所建佛道场所24所(见表1),而根据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湘乡县志》记载,全县共有寺庵187所。民国时期,湘乡佛道仍保持一定规模,根据1940年《湘政五年统计》:湘乡全县共有出家的佛教徒1795人,其中僧1444人,尼351人。(1)佛道在湘乡的长期发展必然对丧葬产生一定影响。这从发现的明末清初单行本《文公家礼》(丧礼)可以看出,当时的丧礼中有文昌、司命、土地、庙神、城隍、韦驼等都属于佛道神和血盆经等佛道经典。(2)这一现象无论是从儒家丧礼改造了原来以佛道为主的地方丧葬习俗还是从佛道融入儒家丧礼的角度看,都说明了佛道在当地长期发展对明末清初湘乡的丧葬产生过重大影响。民国时,湘乡农村的乡、镇,有许多俗家道士,虽然也都说是属道教的正一教,他们无组织,主要是为死人做“道场”、“超度亡灵”。正是由于佛道的发展,特别是俗家道士的出现,为佛道与儒的融合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