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

《表3 不同处理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表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山东省大田条件下小麦宽幅精播适宜播种量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试点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达5%显著水平,下同。

由表3可以看出,随着播量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穗数显著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降低,各试验点表现趋势一致。从各试验点产量来看,济阳点T3处理产量最高,T2、T3、T4、T5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T3较T1增产9.2%,达显著水平;高青点T3处理产量最高,T2、T3、T4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T3较T1、T5分别增产8.6%、9.9%;寿光点T3处理产量最高,T2、T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T3较T1、T4、T5分别增产6.7%、5.5%、7.1%;任城区点T2产量最高,较T1、T4、T5分别增产5.0%、11.2%、28.7%;岱岳区点T2产量最高,较T1、T5分别增产7.3%、6.5%;茌平点T2产量最高,较T1增产13.2%;滨城区点T3产量最高,较T1、T5分别增产10.7%、6.5%;牡丹区点T3产量最高,较T1、T4、T5分别增产21.3%、10.2%、17.0%。从8个试验点平均数据来看,T2、T3、T4产量显著高于T1、T5,但T2、T3、T4之间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当播量从75 kg/hm2(T1)提高到150 kg/hm2(T2),产量显著提高,8个试验点平均增产8.5%;当播量提高到225 kg/hm2(T3)时,增幅减缓,8个试验点较T1平均增产9.6%;继续提高播量,产量有所降低,播量375 kg/hm2(T5)较150 kg/hm2(T2)平均减产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