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 不同处理滴灌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

《表6 不同处理滴灌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氮肥利用效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6可知,各灌水处理中,不施氮肥N0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显著低于施氮处理(P<0.05),且各施氮处理间在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重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低水W3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地上生物重普遍增大,仅千粒重在氮肥水平由N2升高至N3水平时降低了0.94 g,但二者未达显著性差异水平;中水(W2)、高水(W3)处理条件下,各氮肥处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各项测定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均在N2处理达到最大,其中,W2N2、W3N2处理的产量分别为9963.29、9739.22 kg/hm2,前者较后者增产2.3%,节水450 m3/hm2。进一步分析不同处理小麦收获系数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可知,在同一滴灌量下,二者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均在N2水平达到峰值,而后降低,氮农学利用效率随滴灌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这可能是施氮量大,加之滴灌量增大,氮肥随水淋溶而未被吸收利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