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表2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疆地区不同冬小麦品种耐旱性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表3可知,水区各品种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及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高于相应的旱区品种。水区和旱区的各品种间有效穗数均以新冬22号的最大,分别为671.59万穗/hm2(水区)和646.57万穗/hm2(旱区),其中水区各品种有效穗数差异为:新冬22号>新冬18号>新冬17号>新冬48号>新冬41号>新冬33号>石冬8号;旱区则为:新冬22号>新冬18号>新冬41号>新冬48号>新冬17号>新冬33号>石冬8号。水区各品种穗粒数明显高于相应旱区各品种,水区最高为44.13粒(新冬17号),最低为27.49粒(新冬22号);而旱区最高为42.16粒(新冬17号),较水区同一品种降低了4.46%,最低为22.61粒(新冬22号),较水区同一品种降低了17.75%。各品种千粒重,水区在42.89~55.73 g之间变动,旱区在35.26~49.63 g之间变动。籽粒产量水区最高为8 757.81 kg/hm2(新冬41号),分别较石冬8号、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22号、新冬33号、新冬48号分别提高了26.52%、2.09%、1.36%、10.77%、3.16%和10.66%;旱区籽粒产量最高为7234.38 kg/hm2(新冬33号),分别较石冬8号、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22号、新冬41号、新冬48号分别提高了67.15%、19.18%、13.62%、40.30%、10.77%和9.54%。水区各品种的生物总量及收获指数均明显高于旱区相应品种,其中生物量降低幅度3.78%~26.90%,收获指数降低幅度为4.5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