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OLS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

《表2 OLS模型参数估计及检验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人地关系视角下农村居民点转型的时空特征与形成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解释变量在p<0.01下具有统计显著性。

利用OLS模型对1996年、2000年、2006年、2010年与2016年山东省各县(市、区)的PCRA值与各项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运算,结果如表2显示,各阶段的4项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调整R2为0.6202~0.7173,解释了60%以上县级单元农村居民点转型指数的变化。总体来看,山东省农村居民点转型的影响因素具有相对一致性。其中,地形坡度(x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x7)、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x12)均对PCRA的变化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城镇化率(x8)则表现为显著的正向作用。从各解释变量的作用程度来看,1996年和2000年地形坡度(x1)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x7)的回归系数较高,是该时段影响PCRA变化的主要因素;2000—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x7)的回归系数逐渐增大,而地形坡度(x1)的回归系数逐渐减小,并与城镇化率(x8)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x12)的回归系数趋向均衡,这也说明不同阶段农村居民点转型的主导作用力有所不同,作用过程由简单趋向复杂。即自然本底条件是农村居民点转型的基础性动力,长期影响着农村居民点的演变,对早期农村居民点转型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自然条件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其他非自然因素所超越,受经济发展、人口流动和政府调控等多因素的复合作用影响,农村居民点转型程度也变得更为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