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993~2018年我国合作治理文献前20位高频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

《表1 1993~2018年我国合作治理文献前20位高频词和高中心度关键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CiteSpace的合作治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合作治理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国内对于合作治理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学者包括张康之、史云贵、谢新水、石佑启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中国人民大学张康之教授。张康之以合作治理为研究对象,出版了书籍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张康之立足于全球化、后工业化的历史背景,构想合作的社会及其治理,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道德制度建构方案。探讨了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对社会治理所构成的挑战,张康之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建构起来的,以社会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社会治理已经达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候,官僚制组织的形式合理性追求以及通过信息资源的垄断去增强权利权威的做法,都受到了社会治理体系开放性的冲击。特别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的虚拟化和权力体系的去中心化,都正在为一种合作治理局面的出现提供准备,认为人类社会在共存共在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合作将成为一个无可选择的现实。史云贵对合作治理的研究主要贯穿在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治理、基层社会合作治理、乡镇合作治理等方面。利用合作治理的视角,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路径。他认为传统的社会管理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作为主要的领导集体掌握着很大的权力,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在封建社会和工业社会是适用的。但是在后工业社会化的今天,利益主体趋向多元,单一的政府主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利益群体的需求。因此,在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的条件下,重塑社会管理方式显得尤为必要。在此基础上,史云贵提出应积极引导非正式组织在我国的发展,通过政府与非正式组织的合作治理来完善我国多元化的治理路径。另外,在基层社会和乡镇主体治理方面,以合作治理的理念力求实现多中心的合作共治。可以看出,合作治理已成为我国研究社会问题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视角,贯穿于各个学科当中,在公共管理学科极为明显。并在中国新的时代背景下,关于合作治理的研究趋势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