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类型EVs的相关特征》

《表1 不同类型EVs的相关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胞外囊泡介导血吸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EVs根据其形成方式、性质及功能,通常分为外泌体、微囊泡和凋亡小体[12]。游离于细胞外的核酸、蛋白和脂质等通过胞吞作用被摄入细胞形成内涵体,一部分内涵体被水解性溶酶体分解,另一部分内涵体通过内生芽方式形成含有大量腔内囊泡(intraluminal vesicles,ILVs)的多泡体(multivesicular body,MVB),成熟的MVBs可直接与胞质膜融合,释放ILVs至胞外,形成外泌体(直径约30~100 nm,外观呈圆形或杯状)[13]。微囊泡是细胞受到生理性或病理性刺激时,从细胞质膜上以脱落或出芽形式释放的直径为100~1 000 nm的膜性小囊泡[14]。微囊泡缺乏特异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标记,与外泌体的起源、粒径大小和内容物均存在差异[15-16]。凋亡小体是细胞在程序性死亡及凋亡过程中,通过出芽脱落或自噬体形成所释放的泡状小体,它有一个完整的质膜包裹着细胞器、细胞核碎片等胞内成分,粒径大小约为1~5μm[17](表1)。EVs与受体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1)EVs与受体细胞通过受体-配体结合介导受体细胞內吞EVs;(2)EVs与受体细胞直接通过受体-配体结合进行信号转导;(3)EVs与受体细胞胞质膜直接融合传递效应分子[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