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土类中砷的背景含量统计(mg/kg)》

《表2 不同土类中砷的背景含量统计(mg/kg)》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深圳市土壤砷的背景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点位布设原则与方法,500个采样点位主要分布于赤红壤、红壤和黄壤3种土类.其中,赤红壤在全市分布范围最广,布点数量最多.从数据分布类型来看,赤红壤和黄壤砷背景含量数据的分布类型呈对数正态分布,红壤呈正偏态分布(表2).赤红壤砷的背景含量范围为0.13~202mg/kg,红壤砷的背景含量范围为0.07~197mg/kg,黄壤砷的背景含量范围为2.19~63.9mg/kg,3种土类砷的算术平均值相近,几何平均值的高低顺序为:黄壤>赤红壤>红壤,95%分位值的高低顺序为:红壤>赤红壤>黄壤.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土类的母质母岩组成、所处地形、气候条件和各种阳离子含量不同,使得不同土类砷含量有差异.赤红壤是南亚热带地区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于海拔300m以下的低丘陵、岗地和山坡,在全市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土壤物质的风化和淋溶强烈,盐基饱和度低、硅铁铝率较低、酸性强.红壤形成于海拔300~600m高度的高丘陵、低山,与赤红壤一样,具有较强烈的脱硅富铝化过程,但淋溶和沉淀作用均比赤红壤弱.黄壤形成于海拔近600m以上的山地在全市分布很少,土壤的风化和富铝化作用比赤红壤、红壤都弱,土壤水化作用较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