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住院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U/L)》

《表1 住院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U/L)》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秋水仙碱中毒误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道》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患者,女,81岁,因“双下肢肌肉疼痛10天,无力5天”于2018年12月13日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入院。患者12月3日自觉关节疼痛,主要位于股股外侧、双膝关节,自认为痛风发作遂口服秋水仙碱0.5 mg及别嘌醇0.1 g,早晚各一次,12月8日出现双下肢无力并伴有双侧腓肠肌疼痛,且出现腹泻,自行停止服用秋水仙碱及别嘌醇片。于12月13日于我院就诊。既往有肾功能不全、痛风病史,间断服用秋水仙碱片。查体:身高160 cm,体重55 kg,神志清楚,脉搏7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0/80 mmHg,心率70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神清,语晰,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 mm,光反射灵敏,口角对称,伸舌居中,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2级,双侧病理征(-),腹壁反射存在,双侧膝跳反射(-)颈软,克氏征(-),双下肢共济不能合作,双下肢膝下10 cm以下痛觉过敏,双侧腓肠肌疼痛。12月13日行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5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70×109/L,淋巴细胞计数0.55×109/L,红细胞3.38×109/L,血红蛋白浓度106 g/L,红细胞压积34.4%,血小板计数102×109/L;生化全套: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59.0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00 U/L,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172.00 U/L,甘油三酯1.7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5 mmol/L,尿素8.88 mmol/L,肌酐196.00μmol/L,血清尿酸493.00μmol/L,血清胱抑素3.33 mg/L,乳酸脱氢酶270.00 U/L,血清肌酸激酶622.00 U/L,血清白蛋白44.8 g/L。甘胆酸5.80 g/L,随机葡萄糖6.56 mmol/L;心梗三项:超敏肌钙蛋白T 41.80 ng/L,肌红蛋白2867.00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11.44 ng/ml;12月14日尿常规:蛋白质1+,尿比重1.003。影像学检查:腰椎MR平扫,诊断:(1)腰椎退行性病变;(2)腰3/4-腰5/骶1椎间盘膨出,椎管相对狭窄;(3)考虑腰1、3、4椎体血管瘤。胸椎MR平扫,MR004428,诊断:(1)胸椎退行性病变;(2)考虑胸11椎体血管瘤。头部MR平扫+DWI+MRA+ASL,诊断:(1)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1级)、脑萎缩;(2)MRA:右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椎基底动脉迂曲;(3)左侧颈内动脉C5段小丘状凸起可疑,建议CTA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P-R间期延长,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肢导低电压;肌电图检查:双上肢正中神经损害(符合腕管综合征);双下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感觉纤维受累);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以轴索损害为主;针极肌电图静息状态下可见肌强直电位,肌源性损害不除外;未见F波延迟或消失;重复神经电刺激:低频未见递减,高频未见递增及递减。12月15日脑脊液生化大套:脑脊液总蛋白61.60 mg/dl;脑脊液常规未见异常。初诊断考虑:“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肌炎?肾功能不全CKD分期3级”,患者家属拒绝使用丙种球蛋白,遂于12月16日给予“甲强龙”500 mg冲击治疗,3 d后减量至250 mg,1次/d,后逐渐减量。12月17日复查肌酸激酶即正常。12月19日特发性炎性肌病谱全阴性。12月24日脑脊液生化大套:脑脊液总蛋白(15~45)55.6 mg/dl,常规未见异常。住院期间血清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见表1。治疗第11天,肌力恢复到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肌痛明显缓解。12月25日复查肌电图:针极肌电图静息状态未再见肌强直电位;该患者最初表现为双下肢无力伴腓肠肌疼痛,腱反射减低,且脑脊液表现为细胞数正常,但蛋白偏高,故最初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不符合(1)肌电图未见F波延迟或消失;(2)该患者经激素治疗后,肌无力好转快速;(3)无法用一元论解释其肌损害;修正诊断为“秋水仙碱中毒秋水仙碱相关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