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胶体纳米颗粒间相互作用比较》

《表1 胶体纳米颗粒间相互作用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熵驱动无机纳米棒液晶态自组装》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非吸附性聚合物胶束作为消耗剂所产生的排空吸引作用(也称为消耗力)就是熵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依据Asakura和Oosawa提出的理论(AO理论),当相邻较大尺寸的纳米棒彼此靠近时,较小尺寸的聚合物胶束将无法进入颗粒之间的空隙,从而产生胶束分子的空间密度差,引起颗粒间区域与体相区域的渗透压,促使纳米棒之间产生向内的吸引作用[35]。从物理的角度,即相邻纳米棒的排空体积的重叠有利于胶束分子空间熵的最大化,满足热力学上的熵最大原理,从而使整个系统达到平衡状态(图1(d))[36]。当金纳米棒间距小于胶束分子的直径时,排空力就会产生。排空力的大小与胶束分子的直径以及纳米棒的尺寸等参数相关,且大于热扰动能[37]。因此,排空作用也是影响自组装过程的一种重要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ason等人就利用消耗剂诱导实现了胶体纳米盘颗粒的一系列自组装结构[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