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基于中心度(>0.1)的关键词共现排序》

《表2 基于中心度(>0.1)的关键词共现排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研究的脉络与景观:一项可视化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基于时间划分,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可以反映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阶段与结构特征,在图谱中会显示深黑色外圈(原图为紫色),具有推动范式变迁或结构转型的潜能。从中心度来看(表2),最高的是社工教育(0.79),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0.5),第3位是个案社会工作(0.38)/个案工作(0.36),第4位则是医务社工(0.36),而社会工作理论(0.34)则紧随其后。由此可见,医务社工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时间来看,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主要任务是培训师资,建立专业。1986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1988年正式举办。中国香港地区的高校在专业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主要任务是设置协会、完善课程,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在此期间,民政部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1991年),教育部成立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1994年)。在实际工作中,民政部主导高职院校,教育部主导普通高等学校,形成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双驱机制。而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决定》则为下一阶段任务提供了指引。第三阶段,2000?2005年,主要任务是专业化、职业化。此阶段课程设置逐步完备,实习成为教育的标准配置,社会工作教育开始从社会学中分化并彰显出特性;同时,通过专业化,也厘清了其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第四阶段,2006年?2015年。此阶段主要任务是创新、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医务社工培养。2006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2007年,民政部推出适度普惠型,扩大了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2008年,启动全国首次国家级社会工作职业考试;2008年,国务院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人才培养进入新的平台。此阶段心理健康、性教育等成为新的中心。作为回应,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需要纳入健康照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