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中英文文献中旅游者情感研究的理论应用情况》

《表4 中英文文献中旅游者情感研究的理论应用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旅游者情感研究进展:历程、主题、理论与方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存在一篇论文运用多个理论的情况,每个理论均统计

如表4所示,进一步关注情感研究中的理论应用情况可以发现,在42篇中文文献中,有24篇(57.1%)文献明确阐述了它所运用的理论/理论框架。如表4所示,“认知-情感-行为”是被运用最多的理论(17次,60.7%)。这主要归因于中文文献集中研究旅游者情感的影响(表3)。具体而言,在探究情感对满意度/忠诚度/行为意向的影响机制时,“认知”成为多数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概念。一些研究将“认知”与“情感”作为并列的自变量,检验认知与情感对满意度/忠诚度的共同作用[26],但忽略了认知与情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更多的研究则是基于“认知-情感-行为”理论,将情感作为认知与行为关系中的中介变量。这一理论框架多见于对“消费情感”[29]和“敬畏情绪”[31]的研究。在这一框架下,有学者运用社会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来解释“认知”对“情感”的影响路径。具体而言,则是研究游客的拥挤感知对积极/消极情绪的影响[25]。此外,还有研究以“情感”为自变量,聚焦于“情感-行为”的直接关系。例如,窦璐基于情感凝聚理论(emotional solidarity theory),探究养老旅游者与居民情感凝聚的3个维度对重游意愿的影响[81]。亦有少数研究进一步探索情感与行为关系之间的中介变量。这类研究主要应用地方依恋理论(place attachment theory)[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