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垂直方向不同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率》

《表1 垂直方向不同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率》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滴灌频率和施氮量对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受重力和西葫芦根系吸水的影响,每次灌水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体积含水率在垂直方向的不同土层发生变化,如表1所示。在适氮施肥处理下,处理Ⅰ各土层深处的平均土壤体积含水率大小依次为:100 cm(49.74%)>60 cm(44.97%)>40 cm(43.28%)>30 cm(40.74%)>20 cm(31.40%)>10 cm(24.46%),处理Ⅱ的各土层深处的平均土壤体积含水率大小依次为:40 cm(53.77%)>30 cm(44.92%)>60 cm(44.61%)>100 cm(44.06%)>20 cm(32.33%)>10 cm(26.44%),由此可见,由于高频率的灌水,处理Ⅱ较处理Ⅰ在西葫芦耕层(0~40 cm)的土壤水分更加充盈。30~60 cm为贮水层,也是主要的供水层[14],处理Ⅱ水分下渗至40 cm时土壤含水率达最大,供水层(30~60 cm)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处理Ⅰ,向深层下渗缓慢,利于水分对作物的补给。由处理Ⅰ可见,60 cm和100 cm的土壤体积含水率较高,耕层(0~40 cm)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均低于处理Ⅱ,低频灌水由于灌水间隔时间长,加大了供水与作物需求的差异,在灌水刚结束时,不能被作物吸收的多余水分可能运移至根区以外,造成较大的深层渗漏,在下次灌水前,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未得到及时的补给,一定程度抑制了作物的生长,从而可能造成了处理间西葫芦产量的差异。高氮处理结果与上述趋势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