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第二轮定期报告、第三轮定期报告和监测年度报告中关于游客量的对应关系》

《表7 第二轮定期报告、第三轮定期报告和监测年度报告中关于游客量的对应关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年度报告的发展与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监测年度报告是在定期报告的内容框架下,根据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现状发展出来的特色产品,在基因上继承了定期报告的目标和要求,是定期报告在中国的具体化(图3)。源于定期报告和监测年度报告编写周期的差异,两者在内容深度有所不同。如定期报告的影响因素评估以等级评定为主,具体表现在对选定的影响因素分别评估前六年在如下方面的基本情况:空间尺度(有限:10%以下、局部:11%-50%、广泛:51%-90%、普遍:91-100%)、时间尺度(一次性或很少发生、间歇性或时有时无、时常发生或持续)、影响(轻微、较小、巨大或显著)、管理响应(没有能力或资源、较低能力、中等能力或较高能力)、趋势(降低、稳定、上升)、可持续发展等。而监测年度报告的影响因素评估以是/否、单向或多项选择、开放性问题为主,并且会根据每项影响因素的特性设置更加详细的信息表,以建设控制为例,首先会评估当年是否有涉建项目,若有再要求填写项目名称、项目类型(建筑物、运输基础设施、服务基础设施等)、建设地点(遗产区、缓冲区、遗产区和缓冲区、区划外)、文物部门许可文号、开/竣工时间、建设控制情况(控制良好、存在问题)、情况说明等内容。通过对比发现,两者内容框架基本一致,如前者的空间尺度对应后者的建设地点、前者的时间尺度对应后者的项目数量、前者的影响对应后者的建设控制情况、前者的管理响应对应后者的情况说明等;区别在于定期报告更注重等级评估,而监测年度报告更注重详情信息的积累。正是源于这种内容深度的差异,以详情信息为主的监测年度报告可以为以等级评估为主的定期报告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撑。特别是第三轮定期报告中进一步提高了对定量数据的要求,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年度报告对定期报告的支撑力度将越发明显(见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