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自由能[37]》

《表1 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自由能[37]》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钛/铝复合板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界面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钛、铝原子的相互扩散反应过程,受时间和温度以及扩散系数等因素的影响。有学者把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1)金属间化合物在钛/铝界面内平行生长;2)金属间化合物在垂直方向(厚度方向)上生长[34-35]。ASSARI等[21]将570℃、40 MPa热压+450℃热轧制备的钛/铝复合板分别在550、600、650、700和750℃下退火2、4和6 h后,发现从600℃开始,TiAl、Ti Al2、Ti Al3、Ti3Al均存在,随着温度的升高,TiAl2含量迅速增加。当复合板在750℃下退火6 h后,TiAl2成为体积分数最高的金属间化合物。KALE等[36]提出了一个Modified Heat of Formation(MEHF)模型来预测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顺序,发现TiAl3是钛/铝之间最先形成的优先相。KATTNER等[37]提出了钛/铝系金属间化合物在300~900℃的吉布斯生成自由能计算表(见表1)。根据此表,得出在300~900℃内不同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自由能变化情况,如图7所示。从图7中可以看到,TiAl3相对于Ti Al以及Ti3Al相具有更低的生成自由能,虽然Ti2Al5和Ti Al2的生成自由能更低,但是二者必须以TiAl的存在为前提[38-39],因此TiAl3是钛/铝原子扩散过程中形成的第一种金属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