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高原极端环境特种兵功能性训练关键技术练习第1周与第4周自身晨脉值比较》

《表5 高原极端环境特种兵功能性训练关键技术练习第1周与第4周自身晨脉值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高原极端环境特种兵功能性训练关键技术构建及实战应用效果验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为同组第1周与第4周比较的样本t检验(T1),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为P<0.01)。△为同组第4周与第8周比较的样本t检验(T2),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为P<0.01);下同。

为保证实验组训练的科学性,对实验组的高原极端环境功能性训练关键技术练习过程进行精细化的练习强度设计,以“小步子+快进阶”的小幅度波浪式负荷递增模式进行训练强度调控,一方面保证实验组被试能在训练过程中有一定幅度的超量恢复,另一方面保证训练强度的合理水平,避免训练伤病的发生。因此,分别以第1周、第4周和第8周晨脉值水平代表训练初期、中期和后期阶段的训练负荷与恢复情况,从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训练过程晨脉水平的变化比较考察训练负荷强度的自身适应特征(表5)。从比较结果看,对实验组实施的高原极端环境功能性训练关键技术练习强度在训练的第4周达到最高水平,而后在调整中逐渐形成适应。高原对照组与平原对照组在8周训练的晨脉观察监测中,仅在第1周与第4周的晨脉值监测上呈现差异的显著性水平(P<0.05),在训练后期未表现明显的晨脉水平差异,表明训练负荷强度的起伏不明显,对照组在常规训练条件下适应性的变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