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1—2019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向日葵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及其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

《表1 2011—2019年内蒙古杭锦后旗向日葵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及其造成的实际产量损失》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杭锦后旗向日葵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践与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在河套地区常年发生,是全旗向日葵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可以侵染向日葵植株的各个部分,造成葵根溃烂、茎秆折断、叶片凋败、葵盘腐朽。2011—2019年,向日葵菌核病造成的年均实际损失为73.83 t,仅次于黄萎病的为害损失,显著高于虫害损失。其中,2012年、2013年为害损失最大(表1)。向日葵菌核病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在全旗开始发生流行,当葵盘发病时,在背面出现褐色水渍状圆形斑,产生白色絮状菌丝层,形成网状的黑色菌核,最后组织变软并腐烂,导致籽仁蛋白质被破坏,影响向日葵品质和产量。核盘菌以菌核的形态在土壤或植物病残体中越冬,在土壤中可残留数年,若遇低温多雨,尤其是在一些低洼排水不畅、通风透光不良和多年重茬的地块发病率高[2]。在防治方面,全旗向日葵通过降低种植密度,推广应用扩行降密提质增效技术,改变种植方式,与玉米、燕麦等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并辅以适当晚播、避开雨季,清沟理墒、防渍降湿等农艺措施,为害面积显著减少,从发病严重时的0.8万hm2次下降到轻度发生的0.08万hm2次,且多年保持较低发生率,通过绿色防控技术的大范围运用,实现了向日葵菌核病的可持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