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经济全球化、劳动争议与社会福利支出, 2000~2014年》

《表1 经济全球化、劳动争议与社会福利支出, 2000~2014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经济全球化、劳资关系与社会福利支出——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16市2000—2014年面板数据的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p<0.05,**p<0.01,***p<0.001 (双侧检验)

同时,人均GDP在表1的六个模型中均显著为正,这验证了工业主义逻辑,即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地促进了社会福利支出。老龄化、城市化对社会福利支出的影响则因支出类型不同而不同,而理论倾向于认为城市化和老龄化作为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转型的一部分,会导致社会福利支出的正相关。在医疗支出中,老龄人口比例和城市人口比例是负向作用;在教育支出中,老龄化是负向作用,而城市化则是显著的正相关。在社会保障支出中,城市化也是正向作用,而老龄化则不显著。这里的结果表明,在威权体制下,福利支出对选民的特征并不敏感,这也与学者对拉美国家的研究相一致[35]。财政能力只在模型6显著,即财政赤字越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越高。这体现了“软预算约束”,即地方政府有着突破预算约束、不断从上级政府和其他渠道获得预算外收入的冲动和能力[36],赤字大小并不能左右政府的财政支出冲动。另外,2002年后,政府具有显著的增加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