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THz时域光谱技术在毒品定性的应用研究》

《表1 THz时域光谱技术在毒品定性的应用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在毒品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价值》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无数据。

早在2003年,TADA等[14]就对盐酸雷尼替丁的不同晶型进行过表征。最初的研究从毒品粉末的定性检测开始(相关研究报道整理见表1)[8,15-18],逐步引入多元的运算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例如2005年NING等[16]报道的使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MA特征吸收谱,并将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比对吻合,提示二者可相互印证,检测结果可靠。随着THz技术及其数据挖掘工作的不断进展,2013年和挺等[19]认为除了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外,还应当考虑实验中干涉及包装物对光谱的影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对毒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识别。此外,因毒品的运输过程充斥着各种藏匿手段,单从理想状态下(粉末、片剂)实现查验显然是不够的。2013年PUC等[20]将酒石酸、柠檬酸等覆盖或浸泡在聚乙烯、棉花、丝绸、黏胶、涤纶、信封上,利用THz技术能够完成识别和区分,该试验为隐匿藏毒的检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