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深圳沙头角1980-1997年税收统计表 (单位:万元) Tab.3 Taxation statistics of Shatoujiao from 1980 to1997 (ten thous

《表3 深圳沙头角1980-1997年税收统计表 (单位:万元) Tab.3 Taxation statistics of Shatoujiao from 1980 to1997 (ten thou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一国两制下的深港跨境生活空间形成——以中英街地区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深圳市盐田区国家税务局,文献[26]。这里的深圳沙头角包括禁区内外的历年税收。由于1995年以后分设国税和地税,1995年以后的为国税收入,不包括地税收入。)

1983年中港双方签订《开放中英街协议》,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修建街道和店铺,推动边贸旅游经济的发展[28]。由于中英街具有毗邻香港、免税的独特优势,所售商品价格低于内地市场,部分商品在内地市场少见,因此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并在数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商贸业集散地、免税的“购物天堂”。在1980年代前期,中英街两侧的店铺多经营布匹、服装、雨伞、丝袜、香皂、味精以及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购买者以到深圳旅游的内地游客居多,日均游客3万~4万人;到1980年代中后期,由于金饰的热销、金价在香港和大陆的差价,中英街两侧的店铺经营转为以金饰为主[9]。到1988年时,港方一侧金铺达32家,香港著名的四大金铺均有进驻,深圳金铺15家,中英街以巨额黄金交易闻名海内外。据当时的沙头角管理区统计部门资料显示,深圳街区商业的销售额1979年为590万元,1988年增至15.68亿元[26],可见当时的繁荣程度。到1990年代,内陆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中英街的黄金热逐渐减弱,其经营模式转为多种商品的混合经营。根据《中英街志》统计资料,1997年,深方一侧有商场门店店号20家,主要经营金饰、摄影器材、家用小电器和服装等,其中销售金饰和摄影器材的店铺为17家;港方一侧商店57家,主要经营金饰、服装、皮制手袋等商品,其中销售金饰的店铺仍有24家[26]。从表3的深圳沙头角的税收变化中也可看出中英街边界的旅游商业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