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4年和2014年环渤海地区冷热点城市统计表Tab.3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Bohai Rim region cold hot city in 2004and

《表3 2004年和2014年环渤海地区冷热点城市统计表Tab.3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Bohai Rim region cold hot city in 2004and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环渤海地区城市代谢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粗体为冷点或热点重复出现的城市

从局部空间变化来看,2004年热点区主要集聚在辽中南地区,次热点区环绕热点区分布;2008年热点区空间分布未出现显著变化,但结合表3可以发现热点区城市数量有所缩减,部分城市由热点区变为次热点区;2011年热点区主要分布于承德、北京以及胶东半岛,呈现南移趋势;2014年热点区较2011年呈现扩张趋势.从冷热点的城市数量结构可以看出,环渤海城市代谢效率的热点区城市数量增加,冷点区城市数量减少.热点区城市数量比重由2004年的13.64%上升至2014年的20.45%;冷点区则由27.27%下降至20.45%.从热点区和冷点区的空间格局变化来看,热点区由辽中南地区向辽宁西部、京津唐地区及胶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转变;冷点区空间格局由集聚分布向分散分布转变,冷点区由2004年主要集中于冀中以及鲁中地区到2014在河北、山东、辽宁省均有涉及.环渤海地区城市代谢效率的热点区趋于集聚,冷点区趋于分散.环渤海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城市代谢效率水平较高的城市,通过溢出效应对周边城市产生影响,从而形成集聚;部分城市由于自身存在生产资源投入高、能耗消费高或者生态治理不足的问题,使其代谢效率水平相对较低,受周边区域影响不明显,冷点区呈现分散分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