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类型文化记忆空间的相对变化率和累积变化率Fig.2 The relative change rate&the cumulative rate of different types of t

《表2 不同类型文化记忆空间的相对变化率和累积变化率Fig.2 The relative change rate&the cumulative rate of different types of t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文化记忆空间的数量分析其时间格局特征(图4、表2)。结果显示:(1)生活生产类空间的发展在达到明清鼎盛后基本保持平稳态势,承载文化的传承和空间的延续性极好,自形成后仅有明清时期的相对变化率R>1,表明此阶段新增速率快于全镇域的平均水平,累积变化率基本保持为0,在明清时期新增多处空间并保留至今,为随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功能象征类空间和社会表征类空间则呈现“倒U型”的变化趋势。其中,前者在鼎盛阶段之后的相对变化率R>1,表明了在明清时期之后的新增速率快于全镇域平均水平,但是相比其他类型,这类空间的累积变化率自明清时期后缩减程度增大,留存的空间大幅度减少;后者仅在重生阶段的相对变化率R>1,明清时期后保留的文化记忆空间呈现大幅度的递增。(3)精神仪式类空间基本由始至终融会贯通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这类空间的相对变化率均R<1,表明新增速率均慢于全镇域的平均水平,而空间累积变化率维持在0,也说明了这类空间作为地方的精神象征,它们的延续性较强且变化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