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蒺藜科花粉光学显微镜下特征》

《表2 蒺藜科花粉光学显微镜下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内蒙古西部地区蒺藜科花粉光学显微特征与分类学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P:极轴长;E:赤道轴长;IS:大小指数。

根据额尔特曼标准,本研究总结了蒺藜科6种花粉主要形态特征(表2)。总体而言,花粉粒以小粒(4种)为主,最大为蒺藜(40.36μm),最小为四合木(10.47μm);花粉粒形状长球形(3种)、近球形(2种)、球形(1种),P/E值最大为唐古特白刺(1.67),最小为蒺藜(0.99);花粉萌发孔为三拟孔沟(3种)、三孔沟(2种)、散孔(1种),骆驼蓬、唐古特白刺有轮廓界限清晰的方形孔、菱形孔;表面纹饰网状(4种)和条纹状(1种),四合木等花粉粒,网脊平整、网眼略小为细网状纹饰,蒺藜花粉表面网脊突出明显,网眼大、圆为大网状纹饰,仅唐古特白刺花粉表面脊突出明显有穿孔为条纹状纹饰。本研究关于蒺藜科花粉形态特征的研究结果与燕玲等(2000)对干旱区蒺藜科花粉形态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然而,与前人研究相比,本文发现四合木及蝎虎驼蹄瓣花粉的形状和粒径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中四合木和蝎虎驼蹄瓣的P/E分别为1.12(近球形)和1.42(长球形),均小于前人报道的P/E值(四合木:2.19,超长球形;蝎虎驼蹄瓣:2.26,超长球形)(宛涛等,1999;燕玲等,2000),花粉形状趋向近球形特征。遗传学研究表明生物个体性状的表达除受自身遗传基础控制外还受外界环境影响,且后者对植物性状表达起重要作用(宛涛等,1999)。Ejsmond(2011)研究发现,温度升高和潜在蒸发增加会使花粉数量减少、粒径变大、形态发生轻微变化。过去19年内蒙古地区年均温度显著升高、蒸发量显著增加(马梓策等,2019),可能导致了部分植物花粉极轴变短、赤道轴变长,花粉形态趋向近球形,但这一推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