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农事指时”景观要素分析表》

《表1“农事指时”景观要素分析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闽北传统村镇“八景”的功能解析——以万历《建阳县志》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传统农耕社会中的“月令”主要采用“以时系事”,依据四时二十四节气为古人生活作息提供重要的经验(指时)参考,正所谓“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农事关系整个社会、族群的生死存亡,决定了古人必须对“农时”具有相对精确的认知和把握。直至明代,人们才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四时二十四节气的相关规律。而传统社会老农经验与农谚的积累、传承,则将物候、气候知识进一步系统化,通俗化,不仅使大量的物候、气候知识得以传承,而且在农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5]。如明初娄元礼所编纂的《田家五行》便有大量物候、气候的记载,“其中用天象、物象来预测天气的农谚有140余条,关于中长期预报的100多条,农业气象方面的近40条。”[6]万历年间,徐光启编著了《农政全书》,书中同样记载了大量与农事活动密切相关的风、雨、云、霞等气象变化和民间谚语(表2)。建阳村镇“八景”中亦有大量对季节(春夏秋冬)、时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和雪、云、月、风等天象、气象的描述,反映了传统农耕社会对月令指时的高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