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后苏联时期犹太人移民动机调查(%)》

《表2 后苏联时期犹太人移民动机调查(%)》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难以摆脱的“俄罗斯化”——后苏联流散语境下俄罗斯犹太人的归国难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РывкинаР.В.КакживутевреивРоссии.Социологическийанализперемен//Демоскоп.22января2006.С.47.

20世纪80年代后已有学者对“现代化建设范式”和“大熔炉”理念提出异议,然而其着眼点在于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对话语权的独占和东方犹太人文化独特性被官方忽视的事实,至于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内部的族群多样性,却仍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以色列的社会结构与官方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鸿沟:从社会结构和人口构成来看,以色列无愧为世界上最多元化、跨文化融合最显著的国家,然而,以色列的“大熔炉”话语体系中却没有太多的跨文化知觉,官方致力于构建一个“统一身份”的保护伞,将众多语言、生活习惯、文化记忆、价值体系迥然相异甚至相左的族群笼罩在伞下。而这一官方身份实则意味着其他任何一种“反身份”的非法化。(3)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阿利亚”运动之后,大部分移民并未获得期望中的新生活和新身份,反而面临着希伯来语境下的又一次“记忆校订”,以俄语为依托的文化身份和集体记忆受到威胁,迫使知识分子从个人记忆、生活多样性、隐喻、象征等视角开拓多维度的记忆建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