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1 8 7 0—1890年间出生的本土建筑师信息对照》

《表1 1 8 7 0—1890年间出生的本土建筑师信息对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平交通大学创始人沈琪——中国近代卓越的铁路工程师和建筑师》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笔者对目前已知的出生于1870—1890年间,从事过建筑设计的本土设计师进行了资料整理(表1,按照出生排序)。基于专业教育的视角,毕业于1914年的贝寿同和庄俊通常被业内奉为最早的中国建筑师,而事实上,早期中国建筑师归属于土木工程师群体,1920年代建筑师数量大幅增加后才开始形成独立的团体。沈琪的经历并非孤例,比沈琪小四岁的华南圭是一位更为建筑界熟悉的“跨界”工程师,虽然他们具有本土和留洋的不同求学背景,但在职业道路上有许多共同点。华南圭留法归国后成为铁路工程师,他涉猎广泛,在铁路、市政、建筑等众多领域均卓有建树。1913—1916年间他在北京交通大学前身交通传习所任教务长,期间创办交通博物馆并出版了第一套中国人编写的铁路工程教材;1914年协助朱启钤创办北京第一座公园;1919年又出版《房屋工程》系列[23],是我国土木教育领域的先驱。1919年詹天佑去世后,沈琪与华南圭曾分别任中华工程师学会正副会长[24]。华南圭的孙女华新民在采访中总结:“在那个时代,工程师和建筑师是不分的,因此课程的知识跨度非常大,毕业后我祖父虽然主要是一名铁路和市政工程师,但同时也精通建筑,尤其在建筑工程的教育和建筑工程实施指导方面作了不少开拓性的贡献”[25]。与今天相比,这些早期的本土建筑师以社会需求为从业导向,不受限于学科分割,他们的人生似乎更传奇,实践的领域也更加自由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