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发展》

《表3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发展》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常态背景下对预期管理的重新思考》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根据文献整理得到。

凯恩斯理论因缺乏微观基础受到西方学者的质疑,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使弗里德曼等认为其主张的通货膨胀政策在长期内无效,并指出菲利普斯曲线忽略了人们对通胀的预期。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将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进行综合考虑,避免了以上问题。明确批判凯恩斯预期理论的是以卢卡斯等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他们坚持“理性人”假设,将预期纳入经济体系进行分析,避免了凯恩斯从心理领域而不是经济领域探讨预期形成机制的弊端,强调微观主体存在“理性”行为和理性预期对宏观政策框架的影响。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府要想保证政策的效果,要充分考虑公众对政策动向的预期,一旦公布政策就要坚持执行,保障政策目标的稳定性和长期一致性,取信于民。凯恩斯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根据各自的理论相互展开激烈交锋,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讨论尤其激烈。将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纳入分析框架成为预期管理早期概念的理论基础,并使后期预期管理理论分别继承了凯恩斯经济学派关于政策相机抉择的观点和理性预期学派稳定预期和政策透明的观点(李拉亚,2011)(见表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