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投资情况(2008—2017年)》

《表1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投资情况(2008—2017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新中国70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挑战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数据来源:中国环境年鉴(2009—2018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中,城市较为优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增长缓慢。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投资随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而上升,2017年达到6 085.7亿元,占同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63.8%,比2008年所占比例增加了23.7%。2008年中央实施农村环境“以奖促治”政策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到2017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环保专项资金累计435亿元[9],但是2017年城市仅市容环境卫生投入就达623亿元。由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不足,其公共服务进展缓慢。截至2016年末,建制镇建成区燃气普及率仅为49.52%,人均道路面积仅为12.84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仅为2.46平方米。全国68.7%的行政村有集中供水,20%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65%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10]当前,我国环境管理方法主要是对总量和源头进行控制,因此城市工业企业在环境污染处理设施建设方面较容易获得政策支持,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则很难获得。此外,正在推广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由于采用了市场化的管理手段,城市比农村可以获得更多的补贴,这就会导致城乡生态治理投入进一步拉大,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日益落后,与日益加大的环境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凸显,严重影响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生态文明建设尤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对社会资金也缺乏吸引力。由于缺乏充分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对于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利用范围较窄。财力不致使人力资源的运用和先进技术的使用缺乏有效的支撑和保障,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