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650℃热处理后试样极化曲线拟合参数》

《表3 650℃热处理后试样极化曲线拟合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CHT91K2高强度桥梁钢焊丝熔敷金属的电化学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热处理前后焊接头在3.5%NaCl溶液中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图7为热处理前后的试样在不同温度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拟合参数见表3。由图7可知,随着溶液温度升高,未热处理与650℃的热处理不同时间(16,32,48 h)的试样在3.5%NaCl溶液中的极化曲线均明显负移,且不同温度下,极化曲线的阳极曲线和阴极曲线存在差异。溶液温度为35℃和50℃时的阳极极化曲线基本平行且形状相近,而与25℃的不同。这是因为在较低温度下,溶液中的氧容量较大,电极表面逐渐被疏松的腐蚀产物覆盖,但由于液体的运动并不剧烈,仅有少部分腐蚀产物在液体的运动中剥落,对电极的影响不大,故此时的极化曲线平滑,阴极极化曲线较长,且腐蚀电位较高。而温度升高后,溶液中的氧容量减少,电流达到极限电流密度的反应时间缩短,表现为阴极极化曲线的路程变短;温度升高,化学反应的过程加快,电极表面的腐蚀产物处在不断地生成与剥落的动态中,故温度升高之后的极化曲线没有低温下得到的极化曲线平滑。由表3可知,不同热处理工艺试样的腐蚀电位均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负移,表明随溶液温度增加其腐蚀倾向越大,然而,从腐蚀电流密度来看,未热处理与热处理32 h的试样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律,但从整体趋势来看,随溶液温度增加,腐蚀电流密度也增加,试样的耐腐蚀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