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乘客获得物体大概印象时,构筑物可视的最短视距》

《表1 乘客获得物体大概印象时,构筑物可视的最短视距》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散点透视的高铁廊道景观控制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里提出了山水画的“三远论”,即“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每远每异,所谓山行步步移也,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8]。三远法在一幅画上,通过把仰视、平视、俯视三个透视结合,形成有起有伏,有隐有显,有开有合的动态观察景观的方法,实际上就是一种根据时空变化组织景观的方法。动态景观组织与静态景观组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相对速度超过60 km/h时,乘客对物象的感知会有明显的差异,符合高铁乘客明视距特征的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速度越快,注意力焦点越远,而且视力下降越多;二是速度越快,景观细部越模糊,通常只会关注大尺度景观要素;三是速度越快,人的视觉越迟钝,注意力集中范围会更远,通常只能感知到较大的变化,难以感知近处景物的细节特征。根据视线回转角度的相关理论,本研究将景观视域限定在18 m至1500 m范围内,因为当物体向后移动的速度大于72°/h,物象将会模糊,根据式(1)及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