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乾隆以来钱塘江海宁海塘修补情况》

《表2 乾隆以来钱塘江海宁海塘修补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失故道:清至民国海宁海塘修建中的环境与技术》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上表据翟均廉编纂:《海塘录》卷五《建筑三》、卷六《建筑四》(第102-118页)与民国《海宁州志稿》卷五《建置志六·塘工》(第638-666页)统计而成。

待海宁鱼鳞大石塘修建完工之后,接下来则主要以“坦水”工程为主。“海宁东自尖山一束江水,又从上顺下,潮与江斗,激而使高,遂起潮头,斜搜横啮,势莫可当。又潮退之时,江水顺势汕刷,苟非根脚坚厚,难保无虞。是以海宁塘工,历来修筑,欲保塘身,宜固塘脚坦水”(4),意即用石头加以固定原有塘的塘脚。而于乾隆八年(1743)修建完工的鱼鳞大石塘,恰好也是钱塘江主溜在“中小亹”之际,抵御潮灾压力较小。不过,前文已述1759年钱塘江主溜即又北趋至“北大亹”,结合表2,可知1759-1780年期间,可被视为乾隆朝对海塘修防的第二阶段,即以修建“坦水”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