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收获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表1 外源有机物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系统作物收获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有机培肥与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CKR:秸秆不还田、不施有机肥,旋耕;SR:秸秆旋耕还田;SP:秸秆翻耕还田;MR:增施有机肥,旋耕;MP:增施有机肥,翻耕。同列同作物季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CKR:rotary tillage without straw returning and organic fertilizer application;SR:rotary tillage wit

短期内(2年),小麦季添加外源有机物后土壤容重均略低于对照(CKR),各处理土壤容重降低量介于0.04~0.08 g·cm-3,但变化不显著(P>0.05);总孔隙度均略高于对照,各处理总孔隙度增加量介于1.2%~2.8%,变化不显著(P>0.05)。水稻季,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变化较大,容重介于1.14~1.30 g·cm-3,总孔隙度介于50.95%~57.13%。其中,秸秆还田配合旋耕(SR)土壤容重显著低于CKR(P<0.05),总孔隙度显著高于CKR(P<0.05)。可见,外源有机物有助于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总孔隙度,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表1)。